認識夢體
生命的節奏彷彿霓虹燈,又像螢火蟲,在醒與睡之間,明明暗暗,閃閃爍爍。醒時是亮的,入睡後是暗的,「意識」就在醒與睡之間,切換過來又切換過去。意識永遠不眠,但必須切換,只有在睡與醒之間保持著優雅的節奏,人的精神與體才能常新,思緒也才能清明。
世人都怕死,因為死亡的恐懼起於未知,即使頭腦大略了解,內心依然覺得害怕。因此明白靈界的來龍去脈,可以幫助自己理解死後的世界。因為在每天的睡眠裡,我們都會進入夢境,夢中的世界與死後的世界極其相似。夢中的身體,即「夢體」,本質上也就是死後的「靈體」,賽斯因此將做夢稱為「小死亡」。所以,沒有一個人真正在死後被丟進「未知」的世界裡,死後的世界並不能算是「未知」,每天入眠後,我們都在夢裡遊歷了那個世界好幾次。死亡即是從原本主要對焦於物質世界,轉變為聚焦在彷彿「未知」的意識世界。
根據科學對腦波及生理觀察的探索,一個晚上的睡眠大約會有四到五個週期,每個週期又分非快速動眼期、快速動眼期。
醒->即將入睡->非快速動眼期(淺眠)->快速動眼期(深眠)->非快速動眼期(淺眠)->即將醒來->醒
非快速動眼期時,人們會越來越熟睡,生理活動也會越來越降低。緊接著在非快速動眼期之後,睡眠就會轉成快速動眼期。在快速動眼期時,血壓、心跳等生理功能會增加,呼吸也會變快,雙眼還會快速轉動,大部分夢境都出現在這個時期,疲勞的腦力也可以在這段時期得到恢復。
夢境並非在只在快速動眼時期發生,非快速動眼期也會做夢,但夢的質地不同。非快速動眼期的夢境比較模糊,醒來後也記不起詳細內容,只能感受到夢中的情緒與想法。「快速動眼期」(熟睡)則有著情節、地點與角色都鮮明的夢境,若在這時期醒來,通常意識都比較清晰,也能清楚回憶夢中的情節。
夢體活動的時期是睡眠裡最被保護也最隱密的時期,身體可以在這階段恢復活力,此外,人們接受「說法者」的教導,也是在這個時期。
入睡之時,在醒與睡交接的模糊層面,意識將會轉變成被動卻開放的「收受者」,也就是「夢體」,那時的意識彷彿是在飄浮狀態,身體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,有時是脹大,有時是下墜,這些都是夢體將要離開身體的感覺,脹大是心靈擴展的實質詮釋,下墜則來自夢體突然返回身體。
夢與醒的過渡時間可能會維持幾分鐘或半小時,也可能在驚嚇後起床,這是意識緩衝與擴展的階段,如果在這段時間下「暗示」,於轉變「信念」而言,將會達成很好的效果,甚至可以接收到「心電感應」及未來的預知訊息。
夢體和靈體是一樣的,它們的特質是沒有空間與時間的法則,意念轉到哪裡,夢體就出現在哪裡。夢體不為地心引力所束縛,可以自在飛翔,又因夢體比肉體的振動頻率快速,因此夢體想到哪,實相就創造到哪裡,可回到過去,進入未來,或者轉換到可能性的世界,因此夢境是意識的「轉接點」。「說法者」若要開啟人們的智慧,必須與人們的夢體交流,又若是活著的人擔任死後靈體的「榮譽保護人」,也必須在「夢體」層面引領死後迷失的靈體。(一句句阿彌陀佛,念到一心不亂,便能順利往生)
夢體若在「非快速動眼期」得到「說法者」的教導,回到「快速動眼期」後,轉譯出來的夢境就可能是見到佛陀或耶穌基督,因為佛陀或耶穌基督很明確象徵著「心靈導師」。
夢中的象徵
只有自己最懂自己的夢,所以最適合解夢的人,一定是自己。越認識夢中的象徵,就越知道意識的語言,也可以更靈活地從自己的「象徵銀行」提領「象徵」,譬如夢中的你若是坐在噴泉旁邊,就有能量煥然一新的感覺,那麼,「噴泉」於你而言,就是能量源頭的象徵。(深層意義;見山非山)
當你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,白天工作疲勞時,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,並且冥想自己坐在噴泉下方,或許片刻之後,你就會感覺能量獲得了補給,活力也充沛了起來。
活用象徵,每個人都可以更認識夢,也能覺察夢裡的情緒能量,反映出物質世界的現象。
練習死亡就學會死亡
我們必須認識靈魂與靈界,然而生活中最要的並不是靈魂與靈界,而是修為、靜心與創造。認識一切萬有、高靈、靈界、夢境的真相,智慧開啟,內心更喜悅平安。生命最大的快樂,並不是華服美食,而是在他人的笑容中擁有自己的成就感。不論物質世界或是靈界,生命中最大的成就,都來自於自利利他的創造。
人的意識就是如此,一顆與生俱來的清淨心,不見得能面對生命中的所有逆境,反而是從苦痛挫敗中修為出的清淨之心,喜悅與平安更堅定,經過反覆的覺察與轉化,更能以如如不動的內在面對生命的挫折。
意識才是創造的核心,當意識喜悅時,我們會在物質世界見到喜悅,也會在夢境中發現喜悅,甚至等到死去之後,靈體也是喜悅的,靈界的旅程更會是一趟喜悅的旅行,這才是「信念創造實相」的真諦。
賽斯說,「物質世界」是無價的訓練場所,人間是修為最好的道場。物質世界因振動頻率緩慢,可以讓我們有充裕的時間自我覺照,因些更容易消融內在的負面信念。負面信念一經清理,正面能量自然能提升起來。
(書摘載自- 王怡仁《啟動靈感》來自賽斯的41堂靈魂課)
留言列表